中國南方長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(公元1554年)竣工于明天啟三年(公元1622年)長城南起與銅仁交界的亭子關,北到吉首的喜鵲營,全長190公里左右,被稱為“苗疆萬里墻”,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。南長城沿城墻每三五里便設有邊關、營盤和哨卡,以防苗民起義。如:亭子關、烏巢關、阿拉關、靖邊關等,如今這一線還依稀可見碉堡、炮臺和邊墻。它把湘西苗疆南北隔離開,以北為“化外之民”的“生界”規(guī)定“苗不出境,漢不入峒”,禁止了苗 、漢的貿易和文化交往。 南方長城,是個實實在在的歷史文化實體遺存,它表現(xiàn)了一個朝代的特征,涵溶了那個朝代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軍事、文化現(xiàn)象,構架了那個朝代治國方法的精神實質,是研究明清兩代對邊遠少數(shù)民族征服統(tǒng)治鮮活的歷史史料。歷史已成過去,南方長城將撩起人們對歷史的回憶…… 2000年4月下旬,鳳凰縣委和縣政府為了準備申報鳳凰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專程邀請了中國國家建設部古建筑專家趙景慧、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組長、長城學會副會長羅哲文等10多人來鳳凰古城進行全面考察。當時當?shù)仉S行人員介紹“苗疆邊墻”時,尋找了南方長城長達50年之久的羅哲文對此十分感興趣,并爬上城墻進行具體考察研究。 4月底,專家得出結論,認定該邊墻即是南方長城。專家稱稱,他搞長城研究50年了,以往歷史學家只是在歷史文獻的記載中知道中國南方也有長城,但許多人皓首窮經(jīng)也沒能找到它客觀存在的一星半點證據(jù)。他認為,說苗疆長城是中國長城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存在任何爭議,應和北方長城一樣加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——他進一步指出這僅僅是一個有關行政手續(xù)的問題。 根據(jù)專家的看法,在北方的明長城也稱邊墻,每一軍防區(qū)的邊墻有長有短。北京保衛(wèi)明十三陵的“昌鎮(zhèn)”有200余公里,與湖南“鎮(zhèn)竿”鎮(zhèn)(即今天的鳳凰縣)邊墻的長度差不多。湘西長城不僅其防御體系與北方明長城一樣,而且,其軍事機構設置,官兵制度也都相同,因此該長城完全應該屬于中國長城的一部分。 在明朝,湘黔邊境的苗人被劃為生苗和熟苗,生苗是不服從朝廷政府管轄的少數(shù)民族,他們因不堪忍受政府的苛捐雜稅與民族欺壓,經(jīng)常揭竿而起。為了安定邊境地區(qū),鎮(zhèn)壓反抗,明朝廷撥出4萬兩白銀,在生苗與熟苗之間修筑起了長城。它把湘西苗疆南北隔離開,以北為“化外之民”的“生界”,規(guī)定“苗不出境,漢不入峒”,禁止了苗、漢的貿易和文化交往。明朝末年,苗族發(fā)動起義,把邊墻夷為平地。清朝政府則在邊墻舊址上重新建設了新的城墻,繼續(xù)防御苗民。 苗疆長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(公元1554年)竣工于明天啟三年(公元1622年)長城南起與銅仁交界的亭子關,北到吉首的喜鵲營,全長三百八十二里,被稱為“苗疆萬里墻”,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。其中大部分在鳳凰縣境內貫穿而過,大致經(jīng)過新鳳凰營、阿拉營、古雙營、得勝營、鎮(zhèn)溪營、振武營。 在南長城定論后,鳳凰縣政府和縣委進行了一系列的修復和宣傳活動。政府出資在永興坪拉毫營盤段進行搶救維修,在2001年5月前共修復了1.78公里。 為了達到宣傳的目的,“南長城2003年中韓圍棋邀請賽”在鳳凰縣舉行。相關單位耗資近20萬元在南長城建起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圍棋盤,是標準棋盤的5051.83倍,邊長31.7米,總面積1004.89平方米。國內名家“常昊、曹熏鉉”等棋手前來下棋,近千觀眾現(xiàn)場觀看,并且上百余家媒體電視直播。有業(yè)余愛好者為表尊重之意,竟然花一個多月時間徒步前來。 |